青少年患抑郁症人数显著提高,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?
关心两会的朋友今年会听闻一个热点话题,那就是有位人大代表今年提出了建议加强青少年抑郁症筛查的提案,针对的群体是正在上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,提议给青少年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。
提案一提出,得到了很多专家和代表的共鸣,可见近几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着实引发了大家的重视。
为什么会如此看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?
源于这些年抑郁症的年轻化状态逐年增多,原本发生在成年人周围的抑郁症已经开始向青少年蔓延。根据调查,当前的初中生中有三成学生有抑郁症状,高中生更是接近四成。我们也时常看到青少年抑郁而引发各种事件的报道,像是初中生因为成绩压力大而跳楼,高中生因为和父母吵架而赌气自杀。
这样的报道让人触目惊心,同时更是加剧了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。世界如此美好,这些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为什么就成了抑郁症的牺牲品,是什么导致孩子们走到世界的边缘,而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去挽救这正青春的孩子们呢?
可能有些家长很不理解,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,没有负担没有困扰,他们从哪来的抑郁情绪呢?可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,造成他们抑郁情绪的因素来自方方面面,那是我们不曾考虑和触及的地方,我们忽视了学生的内心,或许是孩子走向抑郁的导火索。
学生为什么会抑郁?
1. 家庭环境。父母工作繁忙,基本顾不上照顾孩子,他们给孩子提供的只有物质上的满足,孩子每天心情如何,过得好不好从来无暇顾及。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管不问,每当孩子考完试,无论成绩好坏,家长都只有训斥。
考得好的也被家长说“为什么没有考第一,为什么别人能做对,你却做错了”,考得不好的家长训斥得更厉害“你真是啥也不行,太笨了”。
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很熟悉吧,大多数家庭给孩子营造的就是这样的环境,没有温暖和爱的家庭氛围,没有表扬和关心的成长空间,与此同时家长还执拗地认为自己的言行和态度都是为孩子着想,工作忙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,严厉的训斥则是让他们不骄不躁。
可青春期的孩子,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拥抱,给予他们心灵上的安慰。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意,他们怎么会快乐,只会感到孤独,自闭。
2. 学校环境。目前我们的教育大环境仍然是应试教育,在学校里,分数是考验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。为了更高的升学率和更高的成绩率,学生们背负着强大的心理压力,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是一种抗压训练,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是一次阶段考核,汰弱留强的模式无疑让学生们失去了体验学习的乐趣。
校园本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舞台,如今却只能逼得学生们收起个性,机械的学习和生活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样的压抑感范围越来越大,这也就是为什么高中生比初中生出现抑郁的几率更大的原因。
3. 周围环境。除了家庭氛围的冷漠,学校学习的机械化,还有一点也是导致学生抑郁的原因,那就是周围的人际交往关系。
学业的繁忙让孩子们少了彼此沟通的时间,他们甚至找不到能倾诉内心的挚友,各种生活的困惑只能自己默默承受,这种独自承担的压抑和痛苦就成了抑郁症的导火索,没有人爱没有人陪伴,很多孩子就萌生了自杀的想法,最终花样年华以悲剧告终。
另外学校的霸凌事件时有发生,给学生们心灵上带来了巨大的创伤,焦虑恐惧的阴影随时围绕在他们周围,这样的环境下,很容易走向歧途。
如花的孩子,怎么能被抑郁捆绑,为了他们更好的未来,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们走出阴霾,让他们健康成长
1. 给孩子更多的认同感。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,请你们多给孩子一点认同,认同他们的努力,认同他们的进步,让孩子对生活对学习充满动力,而不是打压他们的自信和热情。虽然当前他们的言行不足以成为你们眼中的骄傲,但是请相信,每个孩子都是冉冉上升的新星,只要我们足够相信和支持他们,总有一天会看到质的飞跃。
2. 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交流。有情感的交流才能让孩子真情流露,通过彼此的关心走进他们内心,获知孩子的所想所需,只有知道他们想什么,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过彷徨和忧虑,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迷茫困顿,减少抑郁的可能。
青春期的孩子,可能你现在有一些生活和学习的困难,也总在自我质疑的矛盾中难以走出来,不过别怕,请你们继续保持心中那对生活的热情,学着去自我纾解,尝试打开内心,多交朋友,多诉说,当你发现自己有难排解的问题时尽快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,有大家的陪伴和守护,抑郁和自闭肯定不复存在。
我们坚信,有爱有关怀,青春期的孩子会顺利度过迷茫和彷徨,带着自信和激情迎接他们美好的青春时光。
注: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
往期精彩回顾: